多地开通网约公交车,但它拯救不了公交公司
文丨布丁
你有多久没坐过公交车了?我的回答是三四年左右aicoin。平时上班主要靠地铁和两条腿,周末出门偶尔打个车。
为什么不坐公交了?发车间隔长、不能点对点、老人多没座位……大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,不够便捷aicoin。倘若现在公交车也能像网约车那样,手机上下单,等着公交来接,你会选择吗?
据媒体报道,在石家庄高新区,当地公交公司推出了一种叫“巡游公交”的服务aicoin。乘客在微信小程序上就能“打公交”,流程和打网约车差不多——设置上下车点,选择时间、乘车人数,发送订单后等候公交车来即可。
巡游公交的票价和普通公交一样,每人1.8元aicoin。不过,目前石家庄的巡游公交,仅在高新区运营,暂时不清楚会不会推广到其它区域。
公交车最大的优势是啥?票价便宜aicoin。网约车最大的优势呢?点对点接送。如果公交车真能实现网约车化运营,用便宜的票价点对点接送乘客,打通最后一公里,毫无疑问是一门非常有前景的生意。
可问题是,这两者能兼顾吗?以目前信息看,很难aicoin。

石家庄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,如果多名乘客在同一区间下单,司机会根据导航接送其他乘客,可能会造成一定耽搁,因此不建议行程着急的乘客乘坐aicoin。而且巡游公交运营的范围其实很小,并没有覆盖整个高新区,而是在高新区几条道路范围内。
还有一个关键信息官方没有提及——公交公司一共投入了多少辆公交车?毕竟,网约车能做大做强,有赖于可供调配的车辆数量庞大,基本做到了随叫随到aicoin。若是只有寥寥几辆公交,运营效率偏低,乘客没法想坐就坐,势必会大大影响体验。
所以,总结来看,石家庄的巡游公交,本质上是在特定小区域内运营的预约制、点对点公交接送服务aicoin。运营范围有限、等车时间未知等等,都让它和大众普遍理解的“网约公交车”,有挺大的差距。
但这并不是说“网约公交车”就一文不值aicoin。我国的公交行业,非常依赖财政拨款。现在经济下行,地方财政紧张,多地公交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,甚至出现过发不出工资的窘境。
展开全文
一些城市也开展过自救措施,比如不再对老人免费、砍线路降频次等aicoin。可结果呢,免费改收费屡屡引发争议,然后很快又改回免费模式。而砍线路降频次,只会让大家更加不愿坐公交车,公交公司收入减少,形成恶性循环。
在石家庄之前,早已有不少地方开始试行网约公交车,包括广东东莞、江苏无锡、山东激动、青海西宁等aicoin。叫法不一样,“动态公交”、“街区约巴”、“随需公交”等,但运行模式大差不差,大多以6-12座的小型公交为主。

这种模式,接近网约车的拼车模式aicoin。一旦乘客多了,所有人的上下车点不一样,再挨个接送,时间上就不可控了。便宜和便捷,大抵是难以兼得。也难怪石家庄公交公司工作人员说,赶时间就别坐了。
关键是,公交公司推动网约公交车,本意是盘活资源、提升收入aicoin。如上文所说,投入多少辆公交车合适?太少,影响乘客体验,也谈不上盘活资源;多了,订单量上不来,又会造成另一种程度的浪费。至于票价,如果和普通公交一个价,提升收入无从谈起;可要涨价,乘客不如加点钱打车了。
总之就是挺难,这背后的经济账,不是一拍脑袋就能算清楚的aicoin。写到这我想callback下文章开头的问题,我的回答是针对国内场景。这两年,我在国外坐过不少公交车,比如说日本。
日本其实也面临乘客减少、公交公司亏损严重的问题aicoin。他们是怎么做的呢?
首先是涨价aicoin。像东京、大阪等地的公交单次票,达到220日元,折合人民币约10元。很贵,但相对出租车,已经算便宜了。其次是加强公交和火车站、旅游景点的接驳,联合铁路公司提供日票、通票等,增加乘客使用频次。
一通操作下来,除了几个大都市圈的公交公司,基本扭亏为盈,小地方的公交公司仍处境艰难,但亏损没那么大了,靠着政府补贴也能勉力活下来aicoin。
当然,我国可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模式,但至少能从中学点好的经验,比如加强接驳打通最后一公里、联合其他交通工具推行通票等aicoin。至于网约公交车模式,可以看作有益的尝试,但别指望它能拯救公交公司。作为以公益属性为主的企业,财政补贴依然是公交公司有序运营的重要前提。





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