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捡煤核的那些事儿

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捡币,六十年代,七十年代捡煤核,即使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等等等大城市,也不乏其人哪!

那时,捡煤核的人,大多是小学生,老年人等捡币

说说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捡煤核的那些事儿

捡煤核的地点常常是锅炉房,特别是大工厂的锅炉房,是捡煤核的人最喜欢的地方捡币

所谓的“煤核”,就是煤炭在燃烧时还没有完全烧透,就被当做炉灰扔到了炉灰堆捡币

那时,城市煤气用户极为有限,一般老百姓家庭很难成为煤气用户捡币

那时的煤气用户在一定程度上,是社会地位、身份的象征捡币

那时,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家收入有限,每月煤的供应量也是有限的,捡煤核能节省家庭开支捡币

煤核毕竟燃烧过,所以很不抗烧捡币。常常是捡了一大筐,也烧不开一壶水啊!

那时,学校有限,师资有限,城市与乡村的小学生大多都是半天上课,上完课就放学回家捡币。而且分上午班,下午班,一周一颠倒。

那时,几乎家家都三、五个孩子,几乎户户捡煤核这样的差事都是由家中最小的孩子们来完成捡币

说说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捡煤核的那些事儿

展开全文

上中学了,人长大了,要脸儿了,抹不开在去捡煤核了捡币。所以,捡煤核除小学生外,就是上岁数的老年人了。

那时,捡煤核也必须懂规矩捡币。捡煤核是有“势力范围”的,不是有个煤灰堆,就可以提着筐,拿着捡煤核的耙子就可以随意扒拉捡煤核的,这样常常会引发斗殴,常常是双方一个个鼻口穿血、头破血流的。

说说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捡煤核的那些事儿

那时,捡一个月煤核所能节省的煤炭,折合成人民币,也就八、九角钱左右啊捡币。这咋看起来节省的钱好像是不太多,但那时很多人的月薪才三、五十元哪 ……

评论